
9月22日上午,拥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由中科院水生所主导研发的“藻水分离”一体化装置在大理市桃源码头投入洱海环保治理。这一全新的治理蓝藻水华的技术工艺——“石墨烯微絮凝藻水分离技术”可在蓝藻的全生长周期不间断地进行收集治理,从而有效控制蓝藻水华滋长。
据了解,蓝藻又叫蓝绿藻细菌,是地球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光合自养生物。富营养化水体在较高温度时,以蓝藻为主的藻类就会大量增殖,短时间内浮于水面或聚集于水体上层,形成一层藻密度较高、面积较大的蓝藻层,对区域水质影响较大。
过去对蓝藻水华的处理,大多是在其爆发后再进行打捞处理,而此时滋生蔓延的蓝藻已经对区域环境造成了一定破坏。对比传统的捞藻工艺,这种全新技术工艺具有投资小(对比传统的深井气浮工艺节省投资60%以上)、效率高(对比传统的深井气浮工艺效率提高200%)、处理费用低(对比传统的深井气浮工艺吨水处理费用降低50%)等全面优势。
其技术路线可表现为:藻水通过潜水泵抽吸并加药,经过快速混凝进入具有专利技术的藻水分离器,使藻水被完全分离,获得的清水直排入湖内,被分离出来的高浓度藻渣水被输送进具有专利技术的藻浆浓缩装置,水分被进一步分离,获得的藻泥含水率小于95%,分离出来的清水被简单处理后回到藻水分离机前端做循环分离,获得的藻泥通过藻渣泵打入叠螺压榨机压榨,压榨后的藻泥含水率进一步降低到小于90%,可以低成本袋装运输;压榨后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打回到藻水分离器前端循环分离。
而它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可以在蓝藻生长的周期连续不间断地进行收集治理,并不受藻密度高低影响,可以全天候作业,也因此可以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爆发。
可以预见,这种全新技术工艺除了在洱海,更将在未来的全国范围的湖泊治理、河道治理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发挥巨大作用,并体现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优势!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相关资讯
- “藻水分离”一体化装置投入洱海环保治理 09-26
- 石墨烯微絮凝藻水分离技术将在洱海首次运用除蓝藻 09-27
- 石墨烯微絮凝藻水分离技术投入洱海治理 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爆发 09-26
- 德洛菲特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 09-23
客户留言